突破2024 大众日报版面里的山东印记· 文化篇丨这些大事,带你感受文化繁荣的山东
山东文脉绵长、底蕴深厚。2024年,山东勇担文化使命,聚力守正创新,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新闻是历史的底稿,报纸是时代的记录。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开幕、《黄河大系》新书发布……作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用一篇篇新闻报道、一张张现场照片、一个个报纸版面,真实记录了山东牢记嘱托、“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万千气象,记录下齐鲁儿女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永不停歇的奋斗足迹。年终岁尾,大众日报策划推出“突破2024·党报版面里的山东印记”全媒体报道,从一个个见证历史的报纸版面出发,盘点梳理2024年发生在山东的大事要事,带你感受奋进实干的山东、活力四射的山东、文化繁荣的山东、平安和谐的山东、逐绿前行的山东。●精品鲁版图书亮相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点击版面阅读精彩内容)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1月11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我省共组织16家出版社参展,万余册鲁版精品图书和新书亮相,向广大读者展现“书香山东”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山东展团位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8号馆,参展图书涵盖主题出版、文化艺术、海洋科普、少儿生活等多个品类,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和读者驻足浏览。参展出版物中,既有《齐鲁文库》《儒典》这样展现山东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文化工程成果,又有《中国人中国字》《中国北斗》《靠山》等多部获奖图书,以及众多名家名作。●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特刊1月18日上午,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在16市同步启动。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以“家家挂红灯,户户贴春联,村村有好戏——回村过大年”为主题,以民俗文化展示体验为重点,分三个阶段:1月18日(腊月初八)至2月2日(腊月二十三)突出“村村好戏迎新年”,2月3日(腊月二十四)至2月17日(正月初八)突出“回村过年庆新春”,2月18日(正月初九)至3月11日(二月二)突出“龙年村村气象新”。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民俗活动,展现新时代农村崭新风貌,活跃城乡文化旅游市场,让群众和游客感受热烈烟火气和浓浓年味。●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探寻海岱地区古人类足迹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的“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考古项目成功入选。跋山遗址群是对以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其发现和研究已初步构建起沂河上游区域距今10万~1万年的考古文化序列。跋山遗址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河奎村,文化遗物出自古沂河阶地中下部。2020年7月,因水库泄洪冲刷河道而被发现,残存面积近1000平方米。近8米的文化堆积保存距今10万~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石器工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演进的清晰轨迹。●山东12家企业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等219家企业被命名为新一批示范基地,保利文化集团等165家现有示范基地通过复核,示范基地总数达到384家。此次我省共有12家企业入选该名单,其中,济南融创铭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新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复核,保留命名。●山东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文化和旅游部认定99家企业和单位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其中我省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杨家埠民俗艺术有限公司、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曲阜市琉璃瓦厂有限公司4家企业入选该名单。●“从尼山出发”八连版特刊7月10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大众日报特别策划,推出8连版特刊报道,回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从1到10”的发展之路,讲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故事。●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开幕7月10日上午,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开幕。本届尼山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主席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深化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7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孔子故里,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尼山声音”、贡献智慧力量。●第32届书博会开展7月26日,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济南拉开帷幕。本届书博会以“悦读齐鲁 书香中国”为主题,吸引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山东,感受书香的魅力与力量。本届书博会于7月26日至29日举办,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主会场设在济南市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济宁市、威海市设分会场,并在全省16市新华书店设立专场。●“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8月4日下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主办的“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首创“革命文物 水下考古”策展思路,首次全面系统展示300余件/套甲午沉舰水下考古珍贵文物,跨界糅合甲午沉舰水下考古文物和甲午战争最新史料科研成果,以物证史讲好山东革命历史和中国故事。●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9月29日至10月25日举办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文艺活动暨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于9月29日至10月25日在济南市、烟台市、临沂市、滨州市和菏泽市举办。山东文化艺术节自198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本届艺术节将集中展示2021年以来我省艺术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为挖掘齐鲁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发挥积极作用。●对话孔子互鉴文明·2024中国孔子文化节特别报道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9月27日,大众日报特别策划,推出双通版特刊,生动讲述山东立足人文优势,坚持守正创新,聚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创新实践;详细介绍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将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山东主场、全球参与”的文旅盛宴。●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曲阜尼山开幕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9月27日在曲阜尼山举行。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以“对话孔子 互鉴文明”为主题,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今年的国际孔子文化节是实行山东曲阜主会场、浙江衢州分会场共祭孔子,开启新的办节体制的第一年。本届文化节注重彰显国际性,参与嘉宾所在国家和地区范围较往年大幅扩大,联动70多个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开展“礼乐天下”——孔子文化国际传播,力求“山东主场、全球参与”。●各地游客广泛参与“中华泰山国泰民安”主题宣推活动泰山之巅的深情礼赞为打好“泰山”主题牌,“十一”期间,山东组织开展“中华泰山 国泰民安”主题宣推活动,通过央媒、省媒协同联动,网上网下统筹发力,以短视频、图片、文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展示各地游客登临泰山、祝福祖国的热烈场景,充分抒发礼赞锦绣河山和伟大祖国的真挚情感,挖掘泰山平安、安定、康泰的文化内涵,讲好泰山故事、讲好山东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非遗赶“潮”,如何既守正又创新?以天做幕,以地为台,说书会友,弹唱亮艺……戴上AR眼镜,置身科技打造的马街书会现场,曲艺表演等场景,仿佛让人穿越时光走进了传统非遗的生活空间。在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数字化展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AI等先进技术一一登场,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非遗走到了拥抱“新潮”、转型升级的路口。老手艺如何适配新风尚?工匠精神怎样融入“新玩法”?在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记者一探究竟。●《黄河大系》新书发布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策划,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担任学术总顾问,山东大学等提供学术支持,山东出版集团组织出版的《黄河大系》,于今年7月正式发行。这是山东深入推动文化“两创”和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的具体举措。●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齐鲁印象行活动举行11月3日至5日,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齐鲁印象行活动在山东举办,来自8个国家的26名外籍古典学专家学者,在山东开启为期3天的走读活动。他们到访济南大明湖、山东博物馆、山东大学、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曲阜孔府孔庙、孔子博物馆等地,追寻圣贤哲思,体验传承创新,领略齐鲁大地人文之美。●山东三部书籍亮相世界古典学大会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学研究成果展”同时开展,围绕世界古典学经典及研究成果,进行图书展示、交互体验和开放交流,8000多册的中外古典学典籍和研究成果亮相。其中,山东展出的《儒典》《黄河大系》《云冈石窟全集》三部书籍,吸引了不少与会者驻足翻阅。●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闭幕式上,山东发布国际知名学者“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邀约全球学者 开展文明对话11月7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5位专家学者参加,其中外方学者186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等议题,交流思想,分享智慧。为了更好地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让高水准、有价值的对话更加深入持久,在11月8日闭幕式上山东向全球学者发出邀约,欢迎参与“齐鲁访学驻研计划”。●“大省挑大梁·好客好品”特刊2024年的“双11”,“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切入赛道,打响区域公共品牌入局的第一枪。剖解“好”字,两种读音、两个维度,对内具有凝聚力、引领力,对外具有吸纳力、辐射力,集中彰显了山东的历史文化、产业优势与人文特性,展现了山东做大做强做优区域品牌形象、以品牌力量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壮志雄心。●467部村史,留住乡村根与魂一本村史是乡土文化生生不息、繁荣兴盛的种子。播下一粒种子,收获新时代乡村文明的无限生机。2022年,东沙沟村成为沂源县18个村史修编试点村之一。动员全县5000多名干部群众,在两年半时间里,查史料、寻古迹、访村民,为12个镇(街)467个村庄,8大行业以及经济开发区和小三线厂修史立传,30多个村庄还建起了村史馆……在时代变迁中留住乡村的根与魂,这是沂源人修村史的发心和念想。11月16日,《记忆沂源·鲁村镇卷》正式发行。至此,沂源县12个镇(街)的467个村庄都有了自己的村史。(策划 姚广宽 编辑 徐超超 王健 郭治权 刘小歆 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搜索
-